
身体受到疾病的侵袭,最主要有两大原因就是低体温,少运动。
体温比正常值多升高1摄氏度,免疫力就会提升5~6倍;相反体温一下降,就会让白血球的活动力变得迟缓,造成免疫力低落。
从研究了解,当体温下降1度时,免疫力就会下降超过30%以上。现代人的体温越来越低,50年前的亚洲人平均体温为36.8摄氏度,但是现在却下降到36.2~36.3摄氏度,而大多数人的体温其实只有35度而已。
体温低也就是中医所说的阳气不足
阳气不足百病生
癌细胞在35摄氏度的环境下最容易繁殖,一旦体温在39摄氏度以上就会凋亡。或许这能说明体温大多是35摄氏度的现代人,为何会这么容易得癌症。
一旦体温下降、免疫力低落,除了癌症以外的其他各种病症也会很容易发生。体温一下降就会出现不适症状:
●疼痛
头痛、腰痛、神经痛等疼痛,很多是因为体寒所引起的。
●感冒
感冒的英语是「COLD」,正如字面的意思,感冒是由于体寒而引起的。
●便秘、浮肿
肚子太过冰冷,会让肠胃的运作变迟钝而导致便秘,也会让小便和汗的排泄变差,因而让水分和排泄物囤积在体内,容易造成身体浮肿。
●精神疾病
因忧郁症而自杀的精神疾病患者,以寒冷地区居多,由此可看出忧郁症和体寒有关。
两点改变体温,提升免疫力
「肌肉」可产生40%以上的体温,为重要的发热器官,它占了男性约45%、女性约36%的体重比例,可说是人类最大的器官。
「老化从腿部开始」,意思就是指人到了某个年龄之后,集中在下半身的肌肉量会变少,免疫力也跟着变差。
做步行运动对提升免疫力非常有效。做运动锻炼下半身,有助于打造健康的身体。
中医认为腹部是「正中心」,就是指腹部位于身体的中心处,此处是生命基本的重要部位。
「正中心」寒冷则全身都冷,即使怕热的人,若肚子摸起来冷冷的话,也算是「易冷体质」。
寒冷会让身体的免疫力下降,但其中尤以腹部发冷,最容易让免疫力大幅下降。
这么说是有根据的,因为肠道里存在着集合淋巴结免疫器官等全身约70%的淋巴组织,因此肠道可说是人体免疫力中心。
免疫细胞集中在肠道,所以负责保护肠道的重责大任,腹部温暖,肠道的血液循环就会畅通,身心也会变得有朝气、有精神。
激活免疫力的9大办法
1、充足睡眠
充足的睡眠要保证醒来时体力恢复、精力充沛,一般成人每天睡眠时间在7~8小时,老人也不能低于6小时。
2、酸奶早餐
美国健康协会的一项研究发现,酸奶可以使“坏”胆固醇(低密度脂蛋白LDL)水平降低,并将尿路感染的风险降低47%。
某些酸奶中所含的益生菌,更可以大幅提高机体免疫力和抗病能力。
3、多吃大蒜
美国马里兰大学医疗中心研究发现,常吃大蒜不仅有助于提高免疫力,还能帮助防治心脏类疾病。不过,肠胃疾病患者要少吃。
但大蒜素遇热易挥发,建议将其捣碎后放置10~15分钟再吃,让蒜氨酸和蒜酶等物质互相作用,提高营养价值。
4、常饮蜂蜜水、姜水、柠檬水
研究表明,蜂蜜中的抗氧化剂是提高免疫力的助推器;生姜是天然的镇痛剂和解毒剂,有一定对抗感染的作用;柠檬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,有抗氧化性。
富含抗氧化剂和维生素C的食物,能够保护身体免受自由基的侵蚀和有害分子的损害,促进免疫系统健康。
5、享受下午茶时光
下午3、4点后,人体精力开始衰退,此时,喝杯下午茶或咖啡、吃些点心不仅能补充热量,还能缓解连续工作后的疲劳,通过自我调节,保持自身免疫系统健康。
6、每周坚持锻炼
美国国家医学图书馆一项报告显示,运动能够帮助“冲洗”肺部细菌,提高免疫系统检测疾病能力。在身体基础状况正常的情况下保证每周五天,每次30分钟~60分钟的运动量即可。
7、多晒太阳
保持体内高水平维生素D,就可以更好地预防嗓子痛、普通感冒和鼻塞等问题。
上午十点、下午四点阳光中紫外线偏低,可避免伤害皮肤,每次晒的时间不超过半小时即可。
8、保持微笑
微笑能增加血液和唾液中的抗体及免疫细胞数量,缓解疲劳,是提高免疫力的良药。
9、冥想静坐是增强免疫力的绝佳途径
打坐冥想能同时强化身与心——加强心理免疫系统,增强心理抵抗力,同时还能改善身体免疫系统。
